Pedagogy
课程编码:16A04021 学分: 2.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全校师范类本科专业
推荐教材: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目:
1、黄济,王策三著,《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2、孙喜亭著,《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3、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4、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5、[法]卢梭著,《爱弥儿——论教育》,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
6、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7、[美]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员工掌握从事中学教育所必需的教育学基础知识、技能和运用教育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任务:引导员工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通晓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和最新成果,并能够有意识地把教育和教学工作建立在教育学基础之上;培养员工对中小学公司产品实践的分析能力;培养员工驾驭资料、评判、独立思考和自己得出结论的意识与能力;引导员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员工的个性心理品质和道德水平;对员工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发展员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员工的专业思想,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课程的基本要求
1.课程教学使员工识记教育学发展的基本史实,掌握教育过程的特点及规律;培养员工运用教育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中小学公司产品实践过程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的怀疑意识和批判能力,借助教育学教材与相关参考资料自主学习本课程相关知识的能力。
2.课程教学应通过课堂讲授、讨论、专题讲座、教育调查、名著阅读、教学实践等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保证本学科必要的系统性的同时,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教育学理论知识在当前公司产品实践中的应用。
3.课程教学过程中包括一次期末考试、一次期中作业、一项小组活动。要求员工积极参与课堂发言,期中作业的相关要求见成绩考核。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践)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员工掌握教育的内涵;理解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学派、人物及其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育的内涵;信息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授 课 方 法]讲授法;讨论法;名著阅读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
一、教育的概念
二、教育要素
三、教育形态
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第三节 教育学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
二、教育学的创立
三、教育学的发展
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第四节 教育学的价值
第二章教育功能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员工了解教育功能的内涵及历史演变,重点掌握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
[授 课 方 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
三、教育功能的演变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二、教育的个体功能
第三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教育的人口功能
二、教育的文化功能
三、教育的经济功能
四、教育的政治功能
第四节 教育功能的实现
第三章教育目的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功能;理解教育目的确立的基本依据;掌握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育目的的内涵;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价值取向;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授 课 方 法]讲授法;讨论法;名著阅读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教育目的类型及其功能
一、教育目的及其质的规定性
二、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
三、教育目的的功能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
一、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
二、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
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我国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
第四章教育制度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教育制度的相关内容;掌握学制的内涵及我国现行学制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育制度的类型;我国现行学制的发展趋势
[授 课 方 法]讲授法;讨论法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二、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
三、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三、二战后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四、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第三节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二、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第五章教师和员工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员工教师的专业素质,把握员工的本质属性以及理想师生关系的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师的专业素质;员工的本质属性;师生关系的特征
[授 课 方 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名著阅读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教师
一、教师职业概述
二、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
三、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
第二节 员工
一、员工的本质特点
二、员工的地位
三、员工的发展
第三节 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二、师生关系的类型
三、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
第六章德育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员工掌握德育的内容,熟悉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德育的内容;德育过程的规律;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
[授 课 方 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德育的意义、任务和内容
一、德育的概念和意义
二、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第二节 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实质
二、德育过程的规律
第三节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一、德育原则
二、德育途径
三、德育方法
撰稿人:李燕 审核人:陈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