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
Economic Geography
课程编码:21A53066 学分:2.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师范类)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推荐教材:李小建主编,《经济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目:杨万钟主编,《经济地理学导论》,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经济地理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员工能基本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内容和方法,从而理解经济现象的产生原因,规律,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区域经济地理等后续课程提供知识储备。
《经济地理学》的教学任务是:第一,使员工较全面地了解现代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区域经济地理学与部门经济地理学奠定必要的基础。第二,通过经济地理学的教学,使员工理解经济现象产生的区位原因,分布规律,为培养将来能从事经济地理研究与经济建设的人才服务。
课程的基本要求
1、通过教学活动,使员工全面了解国内外经济地理学发展动向和各派学说观点,掌握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把握经济地理学学科的研究前沿。
2、通过教学活动,掌握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理解经济现象产生的区位原因,分布规律,并提升利用经济地理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 绪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识记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以及经济活动的产业分类;熟悉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了解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经济地理学研究重点:人地关系的理论研究、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平与效率关系的究究象力获得提高,达到对地图学与原理的系统学习
[授 课 方 法] 课堂讲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 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区位的概念,区位条件和区位因子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土地、原材料、能源、资本、劳动力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理解市场、区域环境和交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能够从经济活动影响因素入手,分析不同产业发展的现实条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区位的概念,土地、原材料、能源因子、资本因子、劳动力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授 课 方 法] 课堂讲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第三节 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第四节 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第五节 交通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假设前提与结论、以及该理论与现实的差异;掌握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假设前提与结论、以及该理论与现实的差异;了解农业、工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和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假设前提与结论、以及该理论与现实的差异
[授 课 方 法] 课堂讲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
第四章 中心地理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背景、目的及其三原则中心地系统;掌握廖什中心地系统与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差异;了解中心地理论的应用研究。掌握区位的概念,区位条件和区位因子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土地、原材料、能源、资本、劳动力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理解市场、区域环境和交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能够从经济活动影响因素入手,分析不同产业发展的现实条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包括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实证研究以及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与问题;廖什的中心地理论:包括廖什的中心地系统及其与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的差异;中心地理论的应用研究:在集市研究、国土规划与整治、城市体系规划中的应用。了解区位的概念,土地、原材料、能源因子、资本因子、劳动力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授 课 方 法] 课堂讲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第二节 廖什的中心地理论
第三节 中心地理论的应用研究
第五章 多部门企业区位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企业增长动因及其战略方法;熟悉企业空间演变的4个主要模式及其差异。
[教学重点与难点] 企业增长的动因;企业增长的战略与方法;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及演变模式、公司组织结构的空间特征;现今公司组织结构的主要类型和空间结构。。
[授 课 方 法] 课堂讲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
第二节 企业空间演变模式
第三节 公司组织结构类型及其空间特征
第六章 跨国公司区位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公司跨国直接投资的原因、跨国投资的国别选择条件以及微观区位的选择;掌握跨国公司内部组成,即公司总部、研究与开发机构、生产单位的区位选择特点及实际区位;熟悉跨国公司与投资地之间的综合联系,掌握跨国公司与投资地的相互作用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公司跨国直接投资的原因一般用产品周期理论、折衷理论解释。
[授 课 方 法] 课堂讲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第二节 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
第三节 跨国公司对投资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七章 区域的结构与组织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基本概念,熟悉产业分类,掌握区域产业结构模式和演进的基本理论;掌握区域空间结构模式,熟悉空间结构演变理论;掌握城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对城市的制约,熟悉农村工业化对农村发展的影响;认识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
[教学重点与难点] 区域经济结构定义;农村与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授 课 方 法] 课堂讲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区域经济结构
第二节 区域空间结构
第三节 城市与区域关系
第四节 农村工业化与农区发展
第五节 技术创新与区域结构变迁
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区域经济增长因素;掌握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包括区域经济增长机制和增长阶段理论;熟悉经济地域综合体、经济区和经济区划的概念以及中国综合经济区划的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 区域经济增长机制中的区域增长极理论、循环积累因果原理、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
[授 课 方 法] 课堂讲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 经济地域综合体
第三节 经济区与经济区划
第九章 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并掌握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的主要理论:极化——涓滴效应说、梯度推移说、中心——外围理论、区域相互依赖理论;熟悉区际联系的有关理论:空间相互作用、区域分工和区域合作理论,具有分析相关现实问题的能力;了解区域经济差异以及协调发展的含义,掌握综合分析现实中国不同区域经济差异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区域之间如何发生相互作用与影响。
[授 课 方 法] 课堂讲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第二节 区际联系
第三节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
第十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发展过程及其区域影响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全球化对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区别与联系;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因素。
[授 课 方 法] 课堂讲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发展历史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全球化与当地化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
第十一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影响国际汽车、电子和服务业发展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 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
[授 课 方 法] 课堂讲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汽车工业
第二节 电子工业
第三节 服务业
第十二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影响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了解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掌握影响国际汽车、电子和服务业发展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影响有哪些。
[授 课 方 法] 课堂讲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新的国际分工格局
第二节 全球化与当地化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
第十三章 公司调查及分析方法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并熟悉公司调查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公司调查的方法
[授 课 方 法] 课堂讲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企业问卷调查及定量分析
第二节 企业案例调查及定性分析
第十四章 经济地理学理论新进展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新产业区;了解克鲁格曼的经济地理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经济地理学研究内容的扩展;新产业区的概念、判定;研究新产业区的意义。
[授 课 方 法] 课堂讲授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新产业区研究
第二节 经济活动地理研究的社会化
第三节 克鲁格曼的经济地理观点
撰稿人:姜巍 审核人:解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