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教学大纲
Hydrology
课程编码:21A52010 学分:2.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推荐教材:芮孝芳,《水文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参考书目:黄廷林,《水文学》(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年。
黄锡荃,《水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马学尼,黄廷林,《水文学》,中国建工出版社,1998年。
邓绶林,《普通水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阐述了水文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员工掌握地球上水的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各种水体的赋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的一般知识,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必要的基础知识。
课程的基本要求
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员工掌握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水循环、水量平衡为纲,将地球各圈层中的水体,按水循环过程作系统的,有机联系的阐述,使员工掌握各种水体运动、变化和相互转化的基本理论及分析计算方法。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绪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水文学的研究对象,了解水资源的特点和中国水资源的特点,掌握水文现象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水文学研究的对象,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水文学的研究方法;教学难点: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
[授 课 方 法] 多媒体教学,讲授为主。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水文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水文学发展简介
第三节 水文学的体系
第四节 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
第五节 水文学的学科性质
第六节 水文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地球上水的性质与分布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天然水的主要理化性质;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水资源涵义与特性;了解世界及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水的形态及其转化,世界水资源;教学难点:水的形态及其转化。
[授 课 方 法] 多媒体教学,讲授为主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地球上水的物理性质
第二节 地球上水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 地球上水的分布与水资源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循环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水循环的基本含义、基本环节及地理意义;掌握水循环的类型与层次结构;掌握水体的更替周期;掌握水量平衡的概念、通用水量平衡方程、全球水量平衡方程;掌握降水要素、面降水的计算、下渗的物理过程以及径流的形成过程;了解蒸发、水汽扩散与输送的物理机制、影响因素、度量指标及测度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基本过程,水循环的类型与层次结构,水量平衡,径流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径流的因素;教学难点:蒸发的物理机制,蒸发量的计算,水汽扩散与输送,下渗理论与下渗经验公式。
[授 课 方 法] 多媒体教学,讲授为主。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水循环基本特征
第二节 水量平衡
第三节 蒸发及水汽扩散与运输
第四节 降水与下渗
第五节 径流涵义及其表示方法
第六节 径流形成过程及影响径流的因素
第四章 陆地表面水的组成与运动 建议学时:8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陆地表面水的组成与结构;掌握四种产流方式的机制、汇流的分析及汇流计算的方法;掌握河流水位、流速、流量等主要水情要素的分布特征、谢才公式的推导、流量的测定方法;掌握河水的纵向运动、环流运动;了解河流的泥沙运动;了解冰川运动与补给、湖水的运动与调蓄、径流向海汇集及其效应。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流域产流与汇流,河流的水情,河水的运动;教学难点:流域产流理论及计算,洪水波的变形,河流的泥沙运动。
[授 课 方 法] 多媒体教学,讲授为主。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陆地表面水的组成与结构
第二节 流域产流与汇流
第三节 河流的水情
第四节 河水的运动
第五节 冰川的运动与补给
第六节 湖水的运动与调蓄
第七节 径流向海汇集及其效应
第五章 海洋的结构与海水的运动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海洋的组成与结构;理解波浪的成因及小振幅波理论;理解潮汐的类型及成因;掌握洋流的成因、类型及大洋环流系统;了解海洋效应。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潮汐的类型及成因,洋流的成因及类型,大洋环流系统;教学难点:小振幅波和有限振幅波,潮汐的成因及类型,厄尔尼诺现象。
[授 课 方 法] 多媒体教学,讲授为主。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海洋的组成及结构
第二节 波浪、潮汐及洋流
第三节 海洋效应
第六章 地下水的结构与运动 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地下水的贮存空间、地下水流系统;掌握地下水系统垂向结构、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运动;掌握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的动态与平衡。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系统的垂向结构,地下水的运动;教学难点:地下水的运动。
[授 课 方 法] 多媒体教学,讲授为主。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地下水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第二节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
第三节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第四节 地下水的运动
第五节 地下水的动态与平衡
第六节 不同地貌区地下水分布特征
第六章 人类活动对水体水质的影响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水利工程、农业措施对水文要素的影响;理解森林水文效应、城市水文效应;了解影响水体水质的物质来源;理解水体水质恶化的特点;掌握水体自净能力和水环境容量。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森林、城市水文效应,水环境容量;教学难点:水环境容量。
[授 课 方 法] 多媒体教学,讲授为主,分组讨论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
第二节 人类活动对水体水质的影响
撰稿人:高卫东 审核人:解伏菊